半岛在线注册: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学科名单有哪些(双一流、国家级、省级)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学科有大气科学、气象学、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、天气动力学、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、农业气象学、气候学、海洋科学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仪器科学与技术等,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有变动,以半岛在线注册最新公布名单为准。
1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学科名单
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:大气科学
国家级重点学科
类型 | 学科名称 |
国家级重点学科 | 气象学 |
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|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|
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| 大气科学 |
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表
类型 | 学科名称 | 批准时间 |
江苏省重点学科 |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| 2006.07 |
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| 大气科学 | 2008.06 |
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 | 天气动力学 | 1988.12 |
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 | 1997.01 | |
农业气象学 | 1997.01 | |
气候学 | 1997.01 | |
海洋科学 | 2008.08 | |
信息与通信工程 | 2008.08 | |
仪器科学与技术 | 2008.08 | |
电子科学与技术 | 2008.08 | |
公共管理 | 2008.08 | |
环境科学与工程 | 2008.08 | |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 2008.08 | |
管理科学与工程 | 2008.08 | |
工商管理 | 2008.08 | |
数学 | 2008.08 | |
物理学 | 2008.08 | |
光学工程 | 2008.08 | |
系统科学 | 2008.08 | |
地理学 | 2008.08 | |
农业资源利用 | 2008.08 |
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
大气科学 | 2011.01 | 苏政办发[2011]6号 |
环境科学与工程 | 2011.01 | 苏政办发[2011]6号 |
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 | 2011.01 | 苏政办发[2011]6号 |
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
大气科学 | 2014.05 | 苏政办发[2014]37号 |
信息与通信工程 | 2014.05 | 苏政办发[2014]37号 |
物联网技术与装备 | 2014.05 | 苏政办发[2014]37号 |
环境科学与工程 | 2014.05 | 苏政办发[2014]37号 |
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地理学、信息与通信工程
“十三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:马克思主义理论
“十三五”江苏省重点(培育)学科:科学技术史、控制科学与工程
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
类别 | 学科代码 | 学科名称 | 批准时间 | 批准文号 |
A | 0701 | 数学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A | 自主设置 | 人工智能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B | 0305 | 马克思主义理论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B | 0707 | 海洋科学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B | 0803 | 光学工程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B | 0811 | 控制科学与工程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B | 1305 | 设计学 | 2022.1 | 苏教研函[2022]2号 |
省重点序列学科:雾霾监测预警与防控
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%:地球科学、工程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环境科学与生态学、化学、农业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社会科学总论、数学
ESI全球排名前1‰:地球科学、计算机科学
2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(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),简称“南信大”,位于江苏省南京市,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,由江苏省人民政府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、中国气象局、国家海洋局共建,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,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员,入选国家“2011计划”、国家“特色重点学科项目”建设高校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、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应急管理半岛在线注册建设首批试点半岛在线注册。
半岛在线注册始建于1960年,原隶属中央(军委)气象局,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半岛在线注册,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半岛在线注册,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,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。2007年以来,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、中国气象局、教育部、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。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。